FreeBSD

FreeBSD ports svn

[華語, cmn-Hant-TW] 根據 portmgr 這篇的講法,ports 不久之後就要追隨 src 的腳步改成用 svn 了。 然後跟 src 的情況一樣原本 c(v)sup 的機制還是能用,只是直接用 svn 或許是比較方便的方式 (當然更簡單的就是用 portsnap 了,只是我不愛用…) 所以之後灌 freebsd 完要設定原始碼目錄就不用再改 supfile 那些東西了,這一切將會變得很簡單 # pkg_add -r subversion # rehash # svn co svn://svn.freebsd.org/ports/head /usr/ports# pkg_add -r subversion # rehash…

在 chromium 上面跑 linux flash plugin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因為 NB 送修,所以得弄台桌上型電腦來工作。這台電腦上面有出了點問題跑不起來的 KDE (之前沒在用就懶得修),整個重編找問題又要花很多時間,所以就先用 Xfce 代打,這個編起來比較快,而且這台更早之前也有在跑 Xfce ,工作環境那時候就設好了,不太需要重設。 第一次開啟的時候他問我要不要更新舊的設定檔,抱著緊張的心情按下確定,然後懷念的桌面就出現了,陰影跟透明的效果也還在! 不過圖示不見了要重新設定,還好不難設,然後之前瀏覽器預設還是 Konqueror,現在正在整個重編 KDE 當然也不能用,好在 Chromium 還能正常跑,就直接把預設改成這個。輸入法的話,原本的 gcin + 嘸蝦米雖然不夠美觀不過堪用就先將就用了,大致上可以正常工作,不過 chromium 不能跑 flash 的老問題依然存在,想說看看會不會很難解,不難的話這次就一併解決掉,結果還真的不難。 在 The FreeBSD Forums 看到這篇跟這篇的討論,看來直接用 nspluginwrapper (原來這東西已經真的可以用了啊,我太落伍了) 包一下 linux flash-plugin 即可,首先 linux 環境要先設好,包括 linux.ko  跟…

華語/殘體中國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之前在這篇提到的 Linux Mint Debian,預設的 Firefox 居然是中式簡體中文的界面?!就想動手看看能不能換成台式中文,不行的話至少換成英文,美式英式都好,結果完全不能換!而且還讓我看到「中國台灣」這種打手槍自爽的用法,火大之餘立刻動了用 apt-get 放大絕把 Firefox 整個砍掉的念頭,反正我平常都用 Chrome/Chromium,沒差。   後來發現砍掉 firefox-l10n-zh 即可,不過砍的時候 firefox 也會一起被砍掉,再重新安裝 firefox 一次就會變回英文版了。 thunderbird 的情況也是一樣,砍掉 thunderbird-l10n-zh 即可。話說 firefox 跟 thunderbird 都沒有台式中文可裝,不過 iceweasel 跟 icedove 倒是有,如果懶得手動喬的話用這兩個即可,我自己是不太在乎是不是有台式繁體中文的介面啦,不過反正 firefox 也是裝爽的,那就順便一下啦,所以現在我的 Mint 裡面 firefox/iceweasel 跟 thunderbird/icedove 並存,然後實際上我拿 chromium 當主力在用………

ssd 加持過的 zfsv28 dedup

[華語, cmn-Hant-TW] 結論先寫了,真的有比較快! 前面這篇提到被 DRAM 整到,過了好一陣子才解決。在一樣用 2G RAM 跑的情況下跟這篇硬體上差別也就只有多了顆 SSD,之前在這篇預期用 SSD 當 L2ARC 會變快,就想說來驗證一下倒底是會快多少。 SSD 是之前蠻紅的 EZLINK Seraphim MLC SSD 系列 60GB 那顆,控制器是 SF-1222,理論速度都是寫爽的所以就不管他了。 測試環境跟上次的差異就在這顆 60GB 的 SSD,切成 30G+16G+16G 三塊,前面的 30G 是開機根目錄,後面兩個則是拿來當 zpool 的 cache (L2ARC) 用,測試時只用其中一個就是。除了測有開 cache 跟沒開 cache 的情況外,還測了直接在…

Linux Mint Debian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一向就對 UBUNTU 這種半年就來大更新的 distro 很感冒,畢竟也不是說非常常玩 Linux,每次心血來潮想碰一下的時候都在灌大更新也很煩,所以就想找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滾動式發行套件 (rolling distro) 能符合我的需求。 滾動式的概念很簡單,就是他沒有一個固定的版號,反正 update 就能跳到最新的就是了,所以也不用管啥 11.04 哪天過期啦、我要不要升到 11.10 啦之類的。最有名的應該算是 archlinux 了吧,其實公司的某幾台早就是灌 archlinux (前一篇才剛提到)了,不過我跟 Linux 不太熟,要像在 FreeBSD 下面一樣能自己手工把桌面弄出來大概還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研究,不符合本次玩票性質的需求。在網路上找了一下發現 Linux Mint Debian 似乎不賴,首先 GUI 是包好好的,有 gnome 跟 xfce 可以選用,然後底層是 debian testing。剛好 debian 算是在我不太熟的 Linux…

collect entropy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幫一台 archlinux 更新時遇到的。 pacman 的新簽章機制需要跑一次 pacman-key –init,結果吃到這錯誤: Not enough random bytes available. Please do some other work to give the OS a chance to collect more entropy! (Need 279 more bytes) 結果在這篇找到解答了,只要跑 ls -R / 就能「收集」到大量的 entropy,問題於是解決。不過實測時發現先跑 ls…

samba + bonjour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之前這篇有提到開 AFP 分享以及用 Model Name 偽裝成某種型號的 Mac 的方法,其實用同樣的機制也可以把 SMB 的伺服器包的漂漂亮亮的,而且多這層之後用戶端的 Finder 找分享的速度也會比較快,不管從美觀或實用的角度來看都是值得打開。和那篇一樣有 avahi 或 howl 兩種選擇,設定上也和那篇類似,只是把 AFP 的設定換 SMB 而已。 (SMB 伺服器當然要另外安裝,這邊假設 SMB 本來就通的,沒有的話去 ports 找 net/samba3x 挑一個來裝,samba 設定就不詳述了) /usr/local/etc/avahi/services/smb.services (avahi) <?xml version="1.0" standalone=’no’?><!–*-nxml-*–> <!DOCTYPE service-group SYSTEM "avahi-service.dtd">…

zfsv28 dedup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在六月中左右 FreeBSD 8.2-STABLE 的 zfs 升級到了 v28 這版最主要的特色是 dedup,也就是 block level 的 deduplication,傳說中的 virtual machine disk image 備份救星 (誤)。 因為是 block level,所以檔案位置怎麼放,檔案是不是只修改一點點這些通通不用管了,反正 zfs 覺得這兩個 block 是長得一樣的話,就自動會處理,如果硬碟裡面有一堆彼此間差異不大的大檔案,那效果就會非常好,遠比 lzma 或是 gzip 壓縮更有快感 (事實上 dedup 跟壓縮是可以併存的,歡迎挑戰硬體極限) 。 要開 dedup 很簡單,在有 zfsv28 的系統下…

加上/移去 zpool cache

[客家話, hak-Hant-TW] 假使你有一隻分割區 da0s1,要加到 volume1 這隻 pool 袛肚,可以按仔下指令: zpool add volume1 cache da0s1zpool add volume1 cache da0s1 用 zpool status 可以看有加成功沒,是講要移去: zpool remove backup-mmt da0s1zpool remove backup-mmt da0s1 指令當簡單。

Dovecot LMTP

[華語, cmn-Hant-TW] 花了不少時間測試,終於讓 Dovecot LMTP 能正常運作了。會用 lmtp 的原因是 sieve 會用到,對於 sieve 來講 dovecot 有支援 lda 跟 lmtp 這兩種方式,評估了一下 lmtp 在非 virtual user 的環境比較簡單,所以就採用 lmtp 方案,用到的 ports 主要有: mail/postfix mail/dovecot2 mail/dovecot2-pigeonhole 在之前的嘗試中,不斷的遇到像是這樣的錯誤: auth: passwd(whsyu@pighead.cc): unknown user 550 5.1.1 User doesn’t exist: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