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eeBSD

Manjaro Linux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之前這篇有提到 rolling 的 Linux Mint Debian,不過畢竟源頭的 Debian 也不是 rolling distro,所以其實也算是半套而已。這樣更新下來是沒遇到太大問題啦,只是說他們預設桌面環境換成 Cinnamon 或 MATE,更新過的 Xfce 看起來好像有點破破沒人鳥的感覺… 前陣子注意到 Majaro Linux 這個用 archlinux (archlinux 現在已經沒啥 FreeBSD 味道了,更新也愈來愈激進,不過還是套不錯玩的 Linux ) 弄出來的 distro,既然是 archlinux 滾動一下是一定要的,而且桌面環境又是 Xfce,整個看起來就很符合我的需求。 試了一下覺得還不賴,安裝方便,用起來也頗順手,台灣華語的支援也算不錯,套件更新的速度也是無敵快,畢竟是 archlinux 嘛。 後來有灌 linux vm的需求,就想說 Manjaro 能不能拿來灌,畢竟 archlinux 說實在並沒有很好安裝,Manjaro…

Netatalk 3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之前這篇有提到 AFP Server 的相關設定,其中 Netatalk 從 2.x 到 3.x 有相當大的改變,首先是 afpd 跟 cnid_metad 都不用了,/etc/rc.conf 只要留 netatalk 就好 /etc/rc.conf netatalk_enable="YES" #afpd_enable="YES" #cnid_metad_enable="YES"netatalk_enable="YES" #afpd_enable="YES" #cnid_metad_enable="YES" 然後 netatalk.conf 跟 AppleVolumes.default 也用不到了,改成很有 samba 風格的 afpd.conf /usr/local/etc/netatalk.conf [Global] ; Global server settings hostname…

rsync server over ssh

[華語, cmn-Hant-TW] 之前在這篇有提到 snapshot 管理主要是用在 backup 上,塞東西到備份伺服器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rsync,之前主要是用 rsyncd,但是 rsyncd 有幾個問題,首先是傳輸未加密,如果經過公共網路區間有點不安全;再來就是各台備份的設定檔不小心弄成一樣的話,會很搞笑的不小心同步到另一台機器用的備份區域 (可以用鎖 IP 來處理,不過浮動 IP 的機器就麻煩了)。所以後來就研究了一下有沒有適當解,結果發現比較簡單的方式還是用 rsync + ssh,然後透過 ssh authorized_keys 的機制達到不用輸入密碼的效果,機器端的指令長這樣 export BACKUP_ARGS="-avHS –ignore-errors" rsync $BACKUP_ARGS -e "/usr/bin/ssh -o UserKnownHostsFile=/dev/null -o StrictHostKeyChecking=no -o LogLevel=ERROR -o SendEnv=BACKUP_ARGS -i $KEY" / $USER@$HOST:export…

PS4 的作業系統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在這篇提到 PS4 的開發機用的作業系統是 ORBIS OS,據說是從 FreeBSD 9 系列長出來的,如果遊樂器本身也是用這套而且可以 root 的話,那似乎該買一台回來玩玩,連灌 OS 都免了直接 root 進去把 ports 設好東西裝一裝就能收工,原本打電動的功能也還在,感覺就很爽。 我們都知道 PS4 用AMD APU 架構,不禁讓人期待會不會有好用的 AMD Radeon 顯卡驅動程式出現在 FreeBSD 上,畢竟 Radeon 在 FreeBSD 上已經鳥很久,KMS 還沒好,AMD 也不像 NVidia 有自己推出 FreeBSD 驅動程式,如果可以有新的驅動程式出來的話那就太好了。 不過 Sony…

多重 dhcp interface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因為需要另一個子網域,就多加一張網卡加上簡單的 pf 設定,然後 rc.conf 開 gateway_enable=”yes” 讓兩邊可以互通也可以上網。 用了一陣子沒遇到啥問題,不過現在要讓新的子網域也有 dhcp,就要研究一下怎麼設定了。試了一下發現還蠻簡單的,把兩個 interfaces 通通加到 dhcpd_ifaces,然後再分別把兩個子網域要分配的 IP 區段設定好即可,interface 跟 subnet 會自動對應,不需要多做設定。 /etc/rc.conf.local dhcpd_enable="YES" dhcpd_ifaces="intra0 intra1"dhcpd_enable="YES" dhcpd_ifaces="intra0 intra1" /usr/local/etc/dhcpd.conf subnet 10.1.1.0 netmask 255.255.255.0 { range 10.1.1.150 10.1.1.189; option routers 10.9.1.254; }   subnet…

lz4

[華語, cmn-Hant-TW] 傳說中很威的 lz4 壓縮演算法,特色是吃比較多記憶體、壓很快解壓更快、處理不能壓的檔案超快,整個就是很適合 zfs 使用,FreeBSD 在 2 月份也把 feature@lz4_compress 加進去了,拿來壓 root 也能開機 (gzip不行),整個就讓人很想試,拿比較閒的備份機出來惡搞,結果 lz4 + dedup 威力驚人直接把機器搞到爆掉,參數怎麼改都會炸,加了 RAM (從4G變6G) 之後才跑的比較順… 拿二個很大的 vmdk 檔共 78.83G 來測試,CPU 是 AMD Athlon X2 3600+ 1.9G 的老 CPU、6G DDR2-800 的 RAM 再接上三顆 1.5G 硬碟做…

PC-BSD, Rolling!

[華語, cmn-Hant-TW] 我對 Linux 的 Rolling Distribution 一向就有偏好,像是之前提到的 Linux Mint Debian 跟 Archlinux,在 FreeBSD 上我倒是不太在乎,反正跟 -STABLE 或是 -CURRENT 走就可以一直滾動到爽了,再搭配 ports 要編什麼就編什麼,要每天滾都不是問題。 不過還是有人在弄這塊的,畢竟一般使用者沒事不會重編整個系統 (好啦,有事的話大概也不會……) PC-BSD 在這篇跟這篇提到他們除了要弄到原廠 FreeBSD 改個 repo 就能變 PC-BSD 外,另外一個重點就是 rolling release,畢竟 PC-BSD 都是跟 -RELEASE 走為主,系統用的套件常常會被綁在很舊的 -RELEASE 上。能更方便的更新絕對是有很大的幫助。而且除了 -RELEASE 外還會出 -STABLE…

zfs snapshot 管理

[華語, cmn-Hant-TW] 目前 zfs 對我來說主要就是備份用,使用的方式大致上就是逐日備份,然後定期清掉舊的備份,試過一些工具不過都覺得不是很理想,所以就自己動手弄了,備份的方式不限定,只要把檔案塞進目錄即可,目前的話大致上是 windows 用 windows 的機制,mac 用 time machine,其他 linux 或 freebsd 用 rsync,對備份主機來說只要各別開適當的分享出去即可。備份跟清理備份的時間也可以錯開,我是習慣晚上11點左右打 snapshot 跟清舊備份,其他機器有一整天的時間可以丟資料到備份主機上去,對 snapshot 的管理,主要的需求是: 用日期當 snapshot 的名字,例如 backup@2012-07-30 可以分別針對年,月,日設定保存個數,例如30天內的每日備份,6個月內的每月保留一備份,3年內每年保留一備份。 年、月原則上優先保留該年或該月之第一天,如果當天剛好沒備份,就往次日找,直到找到有備份為止。 用 perl 寫了一個 snapshot.pl 來配合這樣的需求,使用方法也很簡單,比如說要處理 backup/pighead,那就 # ./snapshot.pl backup/pighead# ./snapshot.pl backup/pighead 即可,預設是保留32天內的逐日備份,12個月內每月保留一份,一年內保留一份,如果不想照預設的話,後面可以加參數 D-M-Y (日-月-年),這個數字包含當日/月/年,例如要保留三天內、一月內、二年內:…